重庆有哪些旅游景点和好玩的地方?
500
2024-08-29
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按佛经上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而定名为龙华寺。现今龙华寺的殿宇大部分属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并保持了宋代伽蓝七堂制的格式。占地达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219平方米。沿中轴线长194米,依次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六进殿堂。天王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钟楼高3层,最上层中悬有清光绪20年铸造的青龙铜钟,高约二米,直径达1.3米,重5吨余,“龙华晚钟”也是昔日的“沪上八景”之一。藏经楼上收藏着各种版本的大藏经,佛教经籍及各种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被称为龙华寺“镇寺三宝”的明万历年间敕赐大藏经718函;范金千叶宝莲毗卢遮那佛一尊;御赐金印一枚。一年一度的迎新年龙华撞钟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三的龙华庙会,至今已三百余年历史,已成为上海市一个固定的旅游节庆活动。
相传三国时,东吴孙权于赤乌五年(公元242年)为孝敬其母而建造,并按佛经中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而名。几经修复,如今已恢复旧观。龙华塔位于龙华寺前,相传初建于赤乌十年(公元247)。现在的龙华寺建于清光绪年间,但基本保持宋代佛教禅宗的伽蓝七堂制原貌,是一组较完整的寺庙建筑群。寺内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间的经书、金印、佛像等。
龙华寺殿宇巍峨,金碧辉煌,佛像庄严凝重。这里的佛像有两处与众不同,一是因为龙华寺为弥勒道场,有两尊弥勒塑像,天王殿供的是弥勒的菩萨像,弥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称“布袋和尚”,二是大雄宝殿,其他寺院大殿主尊两侧,或是宣传佛法的“十八罗汉”,或是保护佛法的“二十诸天”,而龙华寺大殿内,罗汉和诸天济济一堂。 现存龙华塔为楼阁式七层八面砖木宝塔,高40.4米,塔体橙黄,刹杆高耸,其砖身和基础部分,系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建造时的原物。宝塔各层均飞檐曲栏,姿态雄伟美观,为上海地区至今保存最完美的古塔之一。
龙华寺的天王殿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龙华晚钟”为明清时期“沪城八景”之一,从1991年起,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龙华寺举行的迎新年撞龙华晚钟活动,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这一活动已经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级旅游项目之一。
给你些参考一、剑门关: 剑门关距县城30公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林业部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
二、翠云廊:翠云廊公路南起七曲山大庙,北止于剑阁县,全长约50公里,公路两旁生长着近8000余株古柏(含剑阁至阆中段的翠云廊),号称“三百里长程十万树”。
三、觉苑寺: 觉苑寺位于四川省剑阁县西南的武连镇,距离县城普安镇43公里。整座寺院坐北朝南,背靠武侯坡,西临小西河,著名的剑门古蜀道从寺庙东侧穿过,是人们寻古探幽的必经之地。寺院建筑全为木质结构,依法营造,依地势从南往北向上递进,属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主要建筑均置于中轴线上。前为藏经楼(又名天王殿、逍遥楼),中为大雄宝殿,后为难音殿,左右两侧为保存完整的厢房。全寺建筑总长80米,宽40米,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
四、剑门蜀道: 最早的蜀道可能建于3000多年前剑门蜀道,属蜀道南段,自秦惠文王开辟剑门蜀道,及至《华阳国志》说,蜀相诸葛亮伐魏,见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岸奇峰倚天如剑,令开凿山崖,凌空架桥,搭建阁道以便交通。在漫长的年月中使剑门蜀道日臻完善。 剑门蜀道至少比古罗马大道早了4年。
香岩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20公里处的千山南部,始建于后汉年间,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
天应宫是根据我国民俗文化中吉祥民神传说所建的一处人文景观。主要景点有:主殿:三星楼(福、禄、寿)、财神殿、喜神殿。配殿:月老(婚姻之神)、男耕女织(民间爱神)、施财济世、赵公明(武财神)、关帝圣君(忠义财神)福、禄、寿、喜、财为我国民俗文化中吉祥之文字。福:幸福、和美、洪福齐天;禄:仕途、学业、高官厚禄;寿:康健、平安、福寿绵长;喜:好运、快乐、喜事连连;财:金钱、物丰、财运滚滚;福、禄、寿、喜、财神预示着能赐给人们吉祥、美满、祥和、物丰、“普降吉祥、同施五福”满足人们美好希望使善男信女们有求必应,享受快乐人生。另外塔林也是其一著名景点。
卧鹿山效圣寺又称石庙、老古庙。位于岫岩县南24公里的杨家堡乡松树秧村。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古庙又名卧鹿山效圣寺,位于岫岩镇南24公里的杨家堡松树秧村境内。传说古时有一常骑黑鹿的道人居于山中而得名。
观音寺位于海城西20公里牛庄镇境内,于九五年奠基,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日开光,各地居士云集观音寺达万余人。寺院占地面积17660平方米。建筑面积6495平方米,整个寺院包括主庙区,四层大殿,即山门、天王殿、观音殿、藏经阁、钟楼两楼。配殿包括千手千眼殿、达摩祖师殿、西方三圣殿、地藏殿、东西僧僚等十间。
三学寺坐落于海城的西南隅,始建于明代。整个建筑由山门、前殿、中殿、后殿(藏经楼)、东西配房和禅堂等组成。建筑面积为219.4平方米,占地面积大约5700平方米。明代宝征年间重修。其建筑面积形式为歇山式殿顶,九脊。山门前刻有两尊石狮,伟立山门两侧,显的巍峨壮观。
慈化寺位于海城市北三十公里甘泉镇境内,原名永安寺,始建于唐代,当时只是一座小祠堂。
关帝庙位于海城市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后经来海的山西商人捐资修缮,作为山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