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哪些旅游景点和好玩的地方?
500
2024-08-29
广州距离河源228公里,可以选择乘长途大巴或者火车来穗。选择乘火车安全和相对于高速大巴更为便宜一些。具体可以选择列车车次:
1、2093次 上饶——广州东 列车到达河源时间:05:30 终到广州东时间:09:35
2、2277次 麻城——广州东 列车到达河源时间:08:40 终到广州东时间:11:57
3、N757次 汕头——广州东 列车到达河源时间:14:54 终到广州东时间:18:10
广州市区内的著名景点:黄花岗公园、光孝寺、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的景区范围都不算大,这几处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不高。即使最贵的光孝寺门票价格为30元。两个人可以承受的了的。另外,这三个景点在广州是有代表性的。象,光孝寺在广州便由这样的俗语:先有光孝寺,后有广州城。还有,位于市政府对面的中山纪念堂,是外地来广州不能错过的地方。很不错。
总体来说,在广州考虑安排两天的行程是充分和比较好的。一来,可以在广州市区内逛逛,二来可以感受广州的文化。
建议行程安排:
D1行程:河源——广州 并住宿广州
1、2093次 上饶——广州东 列车到达河源时间:05:30 终到广州东时间:09:35
2、2277次 麻城——广州东 列车到达河源时间:08:40 终到广州东时间:11:57
3、N757次 汕头——广州东 列车到达河源时间:14:54 终到广州东时间:18:10
然后可以在广州东站搭乘广州地铁1号线公园前站出地铁,光孝寺、越秀公园和中山纪念堂在出了地铁口,300米的范围内。相对集中。同时,这里也是广州市中心商业繁华地段。下午,可以乘地铁1号线至黄花岗公园。同时,可以选择住宿黄花岗公园附近。在黄花岗公园附近,住宿相对于在光孝寺、越秀公园和中山纪念堂一带住宿便宜了许多。考虑到休息和安全,同时增进两个人的感情,可以选择住宿黄花岗公园附近的花园酒店。费用大约在200到280元之间。在广州相对比而言,中低价位。
D2行程:广州逛街 下午返回河源
广州是美食的天堂,有吃在广州之说。风味和河源一带的潮汕味道不尽相同。乘坐地铁1号线返回光孝寺、越秀公园和中山纪念堂一带广州的繁华商业地段。另外,沿着解放路向南150米,可以来到珠江边的沿江西路、沿江中路。两个人可以沿着珠江边逛逛。下午可以直接乘坐高速公路返回河源。或者仍然在广州东站乘火车回河源。具体车次如下:
1、K85次 广州——九江 广州东开车时间:19:26 到达河源时间;22:232
2、2091次 广州东——鹰潭 广州东始发时间:13:12 到达河源时间;16:38
3、2275次 广州东——九江 广州东始发时间:13:42 到达河源时间;17:22
景物有明月、枝条、山、星天、茅店、林、路、溪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写了月,鸟,蝉,蛙,星,雨,店,桥这7种景物
徽州古镇很多 最著名的就是 宏村、西递、南屏、呈坎,都在黄山附近的地方。以祠堂、民居与牌坊为徽州古镇三绝。
主题词: 宋词 体裁: 词 年代: 南宋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①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②,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③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①: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 ②:“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别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今译】江亭(译)·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 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 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 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 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头转弯处,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词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注: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选自《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