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介绍?

尚莱雅旅游网 0 2024-10-17 17:21

一、土家族介绍?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二、土家族的种类介绍?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世居毗连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地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土家族人口数量约为8,353,912人,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七位,仅次于壮族、回族、满族、维族、苗族、彝族。

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土家族”是汉族对“毕兹卡”的称呼。土家族北支(湖南省湘西州、张家界市,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重庆市渝东南,贵州省黔东北)自称“毕兹卡、毕基卡、密基卡等”。南支土家族(仅分布于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境内的几个村落)自称“孟兹”,南支土家语与北部土家语不能通话,现只有泸溪的九百余人使用。

支系

土家族分为四个支系、毕兹卡、孟兹、廪卡、南客。

毕兹卡

北支土家族,分布于湖南省湘西州、张家界市,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重庆市渝东南,贵州省黔东北,自称“毕兹卡”、“毕基卡”、“密基卡”等等。

孟兹黑

南支土家族,仅分布于湖南湘西州泸溪县境内的潭溪镇。自称“孟兹黑”,其语言为孟兹语(南部土家语),现只有泸溪的两千余人使用。

廪卡

在湖南凤凰县当地自称“廪卡”的人也被归为土家族,廪卡认为自己是巴人廪君的后裔,当地苗族称其为“卡嘎”。但廪卡与前两者之间的文化等各方面有着诸多差异与矛盾的地方,且廪卡人已经被汉化,因此廪卡究竟是被汉化的毕兹卡还是被汉化的另一个民族难以考证。

何谓廪卡杨氏,廪卡《杨氏族谱》中的丧事请溜落跳牌打令根由载:“且查木本水源,风俗地境之民户并无令家名目一说,惟我乌引里杨田苏罗为令家杨田也,父母终世,请祝师溜落鸣鼓,破竹刷打令跳牌。祭祀摆碗列各有不同,乃是各有根源耳。”谱又云:“再查昌除公以下分支始祖,都吾、务头乌引里所敬祖神天王公也;上五峒治牙约、大汊约等所敬祖神动天、天龙公也;芷盈所敬祖神天应、天保公也,缘一方一祖,人一方一祖神,各有发源。”

凤凰另支杨氏始祖动天公杨元帅之墓(敕封动天雷应杨元帅之墓的意思敕封的让雷部官将镇守此杨元帅的墓,不让其他的侵扰,如果侵扰了,就会招致雷劈的报应的意思。)

南客主要分布在渝东南和黔东北。

民族分布

土家族居住的湘、鄂、渝、黔比邻地区,以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为中心,西抵贵州梵净山和乌江,东接彝陵和江汉,北接巫山长江,南控兰澧芷沅,方圆约10万平方公里。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聚居的土家族人口较多,州内其余三县市也有部分土家人居住。

湖南省张家界市全境土家族人口均较多,是土家族世居地区。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等五个县市,土家族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较大。恩施、建始、巴东等三个县市的土家族人,多聚居在清江之南,呈现出鄂西南土家人聚居偏南,汉人偏北的局面。

湖北省宜昌市有土家族聚居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重庆市东南部的黔江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聚居的土家族人较多,其中,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土家人口数为全县总人口的53%,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土家人有一些与苗、汉人杂居。

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也是土家族主要聚居地,有沿河和印江两个自治县,其余各县也有大量分布

三、土家族屋檐介绍?

土家建筑历来闻名遐迩,尤以吊脚楼独领风骚。它翼角飞,走栏周匝,腾空而起,轻盈纤巧,亭亭玉立。挑廊式吊脚楼因在二层向外挑出一廊而得名,是土家吊脚楼的最早形式和主要建造方式。一般楼设二三层,分别在一、二、三面设廊出挑,廊步宽在2.8尺左右,挑廊吊柱由挑枋承托,出檐深度一般以两挑两步或三挑两步最为常见。这类吊脚楼空透轻灵、文静雅致,高高的翘角、精细的装饰、轻巧的造型是它的主要特点。

干栏式吊脚楼其特征是檐口、腰檐、腰廊形成的水平线条与下边纵横交错的垂直支撑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细长而大小不等的支柱,排列不整、东倒西歪,体现了残垣断壁似的原始美,对人们的视觉审美产生强大的冲击力。

四、土家族旅游景点有哪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隶属湖南省,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辖区内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里耶古城、苗疆长城、芙蓉镇、老司城、吕洞山、猛洞河等景点,是武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五、土家族木门楼介绍?

土家族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除了依龙脉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土家族的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六、谁能介绍下土家族?

  土家族

  土家族,现有人口5704223人, 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 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此外,四川省的石柱、秀山、酉阳、 黔江等县也有分布。

  土家族地区,山岗缠绕,物产 丰饶。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 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中外游人。其 中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 园,已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 “土生土长的人”。2 0 0 0 多年 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其他少数民 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 土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土民”等。新中国成立 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大多 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 。只有湘西的龙山、永顺、古丈等县的少部分地区仍通 用土家语。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 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湘西的“金 色桐油”,鄂西的“坝漆”,都是饮誉中外的名产。

  白虎崇拜

  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 族自称是“白虎之后”。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 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廪 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 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 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 。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 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结婚时,男方正 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

  除了进行宗教式的虔诚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随 处可见白虎的影子。古代土家族先民作战时所持的(钅 享)钎、戈、剑上面,都铸镂有虎头形或镂刻有虎形花 纹。如今小孩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盖“猫脚”花衾被 ;门顶雕白虎、门环铸虎头。其意用虎的雄见来驱恶镇 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

  “毛古斯”舞

  “毛古斯”,土语为“拔步长”,是老公公的意思 。它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 迹的一种古老舞蹈。形式风格,异常古朴、别致。每逢 过年节跳摆手,都要跳这种古老的舞蹈。

  跳演“毛古斯”,需十五六人组成,为首的祖辈叫 “拔步长”,其他的是小辈儿孙。这样就组合成一个家 庭。无论辈份高低,浑身都得用稻草、茅草、树叶包扎 ,甚至脸面也用稻草树叶遮盖住,头上还要扎五条大棕 叶瓣子,四根稍弯,分向四面下垂。跳演至《接亲》时 ,特别要用稻草扎根男性生殖器,夹在两腿中。观看跳 演的人,没有谁认为是“丑事”,却觉得这样装扮才真 实。

  “毛古斯”舞,从动作到内容,都别具一格。演出 自始至终,讲土话、唱土歌,形态滑稽,诙诣有趣。碎 步进退,曲膝抖身,左跳右摆,浑身颤动。摇头耸肩, 茅草刷刷作响,全是模仿古人的粗犷的仪态。

  跳“毛古斯”的形式,相当自由,不受内容的限制 。可歌可舞,可做游戏,玩杂耍,翻跟斗,打秋千。但 以对白为主体,方式灵活多样,观众也可答话插白。

  跳“毛古斯”,规模大者要跳六个晚上,大致以土 家族的历史、渔猎、婚姻、工作等为内容。融歌、舞、 话为一体的原始祭神戏剧。这一形式在其他民族比较少 见,早已引起国内外戏剧舞蹈家的关注。被称为古老文 化艺术的“活化石”。

  “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 。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 列。在土家族习俗中,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 学习彩织。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织出的打花铺盖作嫁 妆。因而,土家姑娘在婚前的日子里总是起早贪黑,精 心制作她心爱的打花铺盖。关于打花铺盖的来历,在土 家族地区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位心 灵手巧,穿针走线,织了有1 0 0 种花朵图案的西兰卡 普。后来,受到了嫂子的嫉妒,诬陷她夜里出门私会, 败坏了门风,挑唆其哥,将她残害了。噩耗传出,土家 族姑娘非常怀念她,把她织的彩锦,取名打花铺盖。成 了土家姑娘的嫁妆。现在打花铺盖均用三块西兰卡普缀 连而成。

  西兰卡普是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 、棉、毛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它色彩艳丽,图 案新颖,多达几百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景 物、禽兽、家什器具、鲜花百草;二是几何图案,最常 见的是“”字图,单八勾、双八勾等等。三是文字图 案,如喜、福、寿等。整体效果古朴典雅,层次分明, 惟妙惟肖,光彩夺目。

  土家妇女擅长纺织早见史籍。秦汉时期,人们把土 家先民的织锦称为“(上宗下贝)布”,是皇室的上乘 贡品。到了宋代,土家织锦工艺兴盛,广泛流向市场交 易中。这时的“溪布”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上宗下贝 )布”的传统。明清时期土家人西兰卡普工艺进一步发 挥,逐渐形成独特制织程序,达到较高的水平。

  今天的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工艺品,已经从 山寨,走向全国,甚至冲向世界了。1 9 8 5 年,土家 族老艺人叶玉翠与汉族工艺美术家李昌鄂合作的五幅《 开发山区》织锦壁挂,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获得 好评。打花老艺人朱么妹,熊经文织的两幅壁挂,一幅 参加过加拿大的中国工艺美展,一幅参加过坦桑尼亚、 赞比亚的中国工艺美展。

  “调年会”

  “调年”是土家族的春节,它要先汉族的春节一天 。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土家族的先民随胡宗宪征讨倭 寇,在腊月二十九那天提前过了年,慰犒将士。将士们 吃了丰盛的酒席,养精蓄锐,到除夕那天狠狠打击了倭 寇,取得了胜利。以后,为了纪念土家先人,土家人提 前过年,并相沿成俗。

  土家族的调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他们要在 调年期间举行丰富的喜庆活动。调年活动持续几天,甚 至十几天。

  摆手堂是调年会最热闹的地方。摆手堂在土家地区 很普遍。每村必有。摆手堂有大有小,但无一例外地要 在场地边立一土庙,供奉土王或土家族先祖八部大王神 。

  调年活动从腊月二十九开始,那一天是土家族人最 快活的一天。他们早早吃过年夜饭,换上崭新的衣服, 一家老小便兴高采烈地来到摆手堂来参加跳“摆手”。

  摆手,土家语称“社巴巴”,是土家族独有的一种 舞蹈。传说,摆手起源于古代巴人战时所跳的“巴渝舞 ”。商末武王伐纣时,军中的巴人作战时手持坚锐的兵 器,边舞边进,勇不可挡。由此便发展成为一种摆手舞 。现在,摆手从内容上发生根本变化,涉及土家人生产 、生活的各方面。摆手动作简单、明快,出左脚,摆左 手;出右脚,摆右手,摆手的动作贯穿首尾。故有“摆 手”之称。跳摆手,要击鼓鸣锣,还要伴以唱歌。随着 一声鼓点,土家人围着场地摆起手来。顿时,鼓乐震天 ,“撒尔嗬”的歌声夹杂其中,摆手堂一片欢腾。

  近年来调年会,越来越热闹。除在摆手堂摆手外, 还有耍龙灯的,卖艺耍刀的,唱山歌的。在街道两旁出 售山货的,叫卖小吃的。当地政府也充分利用这种优势 ,多次组织物资交易会,大力促进了民族贸易的发展, 活跃了民族经济文化市场。

七、介绍土家族的演讲稿?

土家族是中国传统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土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拥有毕基语和目兹语两种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其传统宗教为傩道教。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或“夷”。宋代以后,土家族就单独被称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蛮等 。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移民的增加,“土”、“客”、“苗”往往对举,以对武陵地区的土家、汉、苗三族进行区分。

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认为从《十道志》等书的记载和唐代刘长卿、刘禹锡等人反映湖南风习的诗词来看,“巴人”的确广泛进入湘东北、湘西和沅、湘流域;今湘西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比兹卡”),历史上巴人聚居与活动区域内的有些地名,读音与“比兹”近似;巴人的姓名、族名等,也有些和“比兹”的读音近似;巴人和土家族都有关于虎的故事与神话;巴人崇拜白虎神与土家族相同;巴人与土家人的姓氏一部分相同。

八、土家族风俗志简要介绍?

土家族自年始至年终,月月有节,七巧节,女儿节,寒衣节都比较有特色

九、重庆酉阳万木土家族介绍?

万木乡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68千米。面积104平方千米。辖万木、柜木、竹元、桃子、石桥、木坪、黄连、月亮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黑獭堡。有沿河至涪陵的小汽轮定期通过。修建于东晋永和八年的永和寺为县内最古老的建筑。

十、土家族结婚拦门酒介绍?

所谓“拦门酒”是要在新娘家堂屋门口放一张八仙桌,摆上包谷烧酒,并请来寨中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歌师来组织仪式。

迎亲队伍来到堂屋前时,首先由女方主管把门的族老唱讲贺词,然后迎亲队伍中最年长且声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

若男方的唱答能让女方满意,则在门前饮酒,开门接客,否则就会被关在“门”外(一般不会故意刁难男方,若男方回答不上来,女方会给一些提示)。

上一篇:仙人弄、双凤石是哪里景点?
下一篇:太原周围的景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