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的宿迁小吃是什么
一、最有名的宿迁小吃是什么
水晶山楂糕 “黄狗”猪头肉 黄墩湖腊豆 煎饼 五香大头菜 宿迁宿晓红葡萄 天岗湖银鱼 沭阳石榴 泗洪空心挂面 龙嫂米线 个人觉得 黄狗猪头肉 最好吃。阅完采纳,稍后细谈~~
采纳哦
二、宿迁有哪些特色旅游的地方玩的吃的 ?
泗阳县洋河镇有一种饼,名叫车轮饼,这种饼小小的,圆圆的,边上捏满了一圈精致的花纹,肚子里装满了馅料,一般是冰糖什锦馅,其中有果肉、冰糖、桂花等。它的做法很独特,先在锅里放上油,把车轮饼放进冷油里,再用小火慢慢给油加热,等油沸腾了,饼也就熟了,把金黄的饼捞出来,可不能心急,要等饼凉一点才能吃。因为它肚子里的馅料全化作浓浓的汁,要是咬上一口,那舌头准会被烫出泡。凉了之后,你就慢慢地品味吧,松脆的外皮,甜美的馅心,你会觉得生活就是这么美好,这么甜蜜的呀!
竹竿街是当地极具特色的龙虾城美食一条街,你可以品尝到“十三青龙虾”、“骆马龙虾”等各种风味。此外,干丝、黄狗猪头肉、芥末粉皮、霸王别姬、泗洪子鱼锅贴、乾隆贡酥、皂河烧饼等宿迁美食亦值得一尝。
宿迁特色菜
三、泗阳有什么地方特产?
1、桃雕:泗阳古称桃源县,县内有桃园镇、桃源滩、古迹有桃源祠、状元墩。状元墩上下都是桃树,花开时节,遍地火红。有诗赞曰“年来淮上状元墩,墩外桃花不计村。莫道避秦还有地,愿从花里叩柴门。”
泗阳农民历来喜欢栽植桃树,花可观赏,果实可吃,桃核可雕刻成艺术品卖钱,当地旧俗,桃树可以“避邪”,有“家有三棵桃,不怕野鬼嚎”之说。临河云渡古代靠近桃园镇,这里桃树甚多,桃雕技艺也更高。农闲时,利用桃核雕刻成桃篮、桃锁、桃猴等工艺品,外出卖钱以补家用。云渡桃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外贸部发现,请来专家与当地老艺人一起研究出十二生肖、十八罗汉、猴子背鱼、熊猫啃竹等多种艺术造型,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2、丁庄大菜:产于江苏泗阳。《泗阳县志》记载:“金针菜,一名黄花菜,又名安神菜、丁庄大菜。蒸半熟,曝干,销售 甚广。”丁庄大菜能有这样的名气,民间传说与神医华佗有关。黄花菜适应性强,植培管理简单,故有“懒种黄花勤种棉”的说法。优种“大乌嘴”黄花就有很多优点,它分蘖快,栽后三四年即进入盛产期。其花莛粗壮,高达一米三,五个分杈较长。“小满”出莛,“芒种”盛蕾,“夏至”开始采收。 采收期约50天。花蕾大,长十二厘米,色泽黄绿,嘴尖而有较大的黑紫色斑块,故称“大乌嘴”。其干制率和产量也优于一般品种。1910年,丁庄大菜曾参加南洋劝业会展销,极受欢迎。1987年,在江苏甲级黄花菜质量评比中,丁庄大菜以99.7的总分名列群芳之冠。
3、膘鸡,泗阳著名特产之一,农家婚丧喜庆,多以膘鸡作为“头景”上桌,客人评论厨师手艺如何,也都是以膘鸡的制作为标准。膘鸡制作相当讲究,它选用瘦猪肉糊、鸡蛋黄、馒头屑、淀粉,用盐、葱、姜、胡椒粉、味精等佐料搅拌均匀,然后摊在百叶上,厚约一寸厚,再用肥猪肉糊与去皮的山芋糊、鸡蛋清、葱白、淀粉等搅拌均匀后摊在其上,厚约半寸。做好后将其放入蒸笼,蒸熟后,上层洁白如玉,下层红如玛瑙。一般先改刀成片,配以菠菜、姜葱等佐料,青、红、白三色相映,甚是美观。膘鸡上桌,肉香扑鼻,夹而食之,不肥不腻,娇嫩爽口。
相传明朝末年,清兵南下,时任明朝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挥师北上,在桃源(今泗阳)、宿迁、淮阴以黄河为屏障筑起百里防线,史可法的指挥部就设在桃源县的崔镇。在数九寒天的一个早晨,厨师忙着杀鸡宰鹅,史可法感到奇怪“不冬不年的厨师忙活什么?”一问才知是为了自己的生日,不禁火起“大敌当前,不想着去打仗,还过什么生日”。便让卫士将鸡、鹅、猪蹄膀送往前线劳军。临走时,史可法吩咐厨师:“中午只许有一道菜。”厨师反复琢磨,用一块巴掌大小的肥肉,两个鸡蛋制出味道鲜美的膘鸡出来。后经历代厨师改进,膘鸡口味更加精进,形成现今这道风味独特的泗阳名菜。
4、 洋河大曲是江苏省泗阳县的洋河酒厂所产,曾被列为中国的八大名酒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甜、绵、软、净、香”是洋河大曲的特色。现洋河大曲的主要品种有洋河大曲(55度)、低度洋河大曲(38度)、洋河敦煌大曲和洋河敦煌普曲四个品种。
此外,大芦稀饭、洋河车轮饼、穿城大饼、新袁羊肉、高渡大沙芋(也就是山芋),八集小花生等都是是泗阳的特产,风味也是独具一格的。
四、如何评价宿迁著名小吃宿迁擀面皮?
。
宿迁凉皮为当地特色小吃之一。凉皮分为米面皮和面皮两大类,米面皮实为米皮。宿迁的米面皮凉皮虽没有陕西凉皮那么有名气,但这丝毫不影响宿迁凉皮的生存环境,从城市到乡村的小集市随处可见经营的小摊子,络绎不绝的生意可以看出宿迁人对凉皮的喜爱程度。据统计基本上每个宿迁人平均每年吃擀面皮5次左右。
正宗宿迁的擀面皮,在制做上与岐山的差不多;但调味上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宿迁人喜欢加汤料甘草还有辣椒;邳州的擀面皮则加的是白砂糖。
擀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点,是西北较有民 族风味的食品之一。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如今是关中西府的重要名吃。
食材准备编辑
精面粉5kg,菜籽油2.5kg,辣椒面1.5g,三奈3. 5 g,桂皮、花椒1.5 g,肉寇、八角、香果2.5 g,盐50g,香醋150g,白糖3g
制作步骤编辑
1.和面团将面粉放入盆中加清水越2斤沿同一方向均匀和面成团(和面揉面最好同一方向)稍稍揉匀,盖半干笼布静置30分钟。
2.洗面筋盆内倒清水小半盆,取和好之面团放入,轻揉面团直到清水变为浓稠面水,取出面团将面水放一旁备用,换一新盆同样倒入小半盆清水,将刚揉过已经变小的面团放入继续轻柔.....换水次数一般靠感觉,次数少面筋发粘,次数合适面筋筋道口感很好,次数过多么就没有面筋了!
3.制作淀粉在大盆上面放上木架,拿罗(家用过滤杂质的铜丝罗)放在木架上,把洗好的面水用瓢舀入铜丝罗,过滤到盆中反复4到5次,过滤出的碎面筋放到面筋块上,大盆里的面水浆沉淀越5到6小时,把盆上的清水舀出,剩下的东西即是淀粉。
4.发酵加入适量发酵粉或蒸馍发面用的“老面”,搅匀后放置温暖处静置发酵。大概一夜左右或更长时间,面水闻起来微发出酸味的时候就说明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5.制作面筋锅中倒入清水煮沸,将洗好之面筋揪成条状缠成比拇指稍粗的棒棒多个后放入锅中煮45分钟熟,用漏勺拎干水捞出后,撕成较小条片状放盘中备用
6.制作面皮将面糊置入小盆中上蒸笼中火蒸至面团半软并且不沾手的 时候用勺子刮出适量大小一团,迅速用擦过油的擀面杖擀制成稍小与蒸笼笼屉大小的面皮每一张上边搽上菜籽油如此反复制作,一张张摞起放入笼屉。上笼用旺火蒸约45分钟,取出,待凉后,一张一张分开,切成蒜苗叶形的条,即成面皮。
7.制作调料和辣椒油将三奈,八角、香果、桂皮、花椒,研成极细的粉末,配成调料面。用旺火烧十成热,离火,待油温降至五成热时,加入辣椒面、调料面加热到十成后关火静置到不冒油烟时,分成三次倒入辣子罐油泼辣子面,每次都要搅动均匀以免油泼不均匀,有的地方糊了,有的地方没泼到还是生的。即成调料辣椒油。同时把精盐化成盐水
8.激香和润色倒完油后搅动辣子到不冒泡时,倒入岐山用玉米、麦子、高粱等酿制的粮食醋数滴,马上搅动辣子,可见辣子再次沸腾冒泡一股香气腾起。激香的后辣子色泽鲜红油亮,闻之散发出浓浓略微带点酸味醇香的气味。激香后再等辣子不冒泡的时候,在辣子中加入少量的白糖,搅拌均匀,使白糖充分利用辣子的余热溶解于油泼辣子中。润色后的油泼辣子颜色方面显得红润厚重,辣子油显得较为粘稠(比起一般不加白糖的油泼辣子那清汤寡水的外观强太多啦)。此时的的油泼辣子因为白糖的缘故增加了一个新特性,比如调面条时会发现绝大部分的辣子油都粘在面条上,使面条颜色诱人,而碗边粘的辣子并不多,充分体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
9.调味取面皮一张切好,面筋20g放入碗内根据食者的口味轻重及爱好,分别调入精盐、香醋及调料辣油,搅拌均匀,盛入碗内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