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哪些旅游景点和好玩的地方?
500
2024-08-29
1.翠帷蕴谊
翠帷蕴谊为国际交往中举行植树活动的场所,内有一组民族风格的建筑“翠帷轩”、“蕴谊亭”。已有美国俄亥俄州、英国曼彻斯特市、德国杜伊斯堡市、日本大分市等政府代表团与武汉人民一道植下的雪松、笔柏、桂花、红枫树等。
2.九女义墩
位于听涛景区西北处一小丘上。相传太平天国军占领武昌时不少妇女起义参加太平军,后清军攻陷城池大肆屠杀,有女兵九人在此壮烈牺牲。乡人将其遗骨合葬于此。1952年政府建基立碑,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为花岗石砌成,顶端吊6个铜铃,风振铃鸣,伴以拍岸怒涛,犹似烈士英灵奔驰战场金戈铁马的激战声。碑前宽敞的道路两旁,栽着整齐的翠柏,更显庄严肃穆。
3.落雁芦洲
落雁景区湖心孤岛上,芦苇丛生,林木葱茏,是水鸟群聚栖息之地,稍有动静,百鸟惊飞,继而平静栖落,为东湖难得的一大自然景观。
沙滩疑海
作为国内唯一的内陆海沙浴场,疑海沙滩浴场无疑是江城人消暑的理想之地。浴场位于十里长堤的中部,分为沙滩区、嬉水区,建有欧式的海盗船、情侣岛、美人鱼雕像、大礁石和希腊灯塔等,具有浓郁的南国海滨风味。还配有沙滩排球、沙滩摩托车等运动项目。
碧潭观鱼
碧潭观鱼位于梨园虎岭湖畔,由观鱼厅、五角亭、方亭、休息亭、曲桥和水池组成。漫步于曲桥上,各色的锦鲤在身旁的水里嬉戏,站在池边拍拍手,大群的鱼儿便顺声而来聚在池边,可观鱼、戏鱼、钓鱼。夏天,潭内的荷花争芳吐艳,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惟楚有才
惟楚有才表现的是楚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名君、名相和事业有成的名人的故事,以圆雕、浮雕和高浮雕的艺术形式,展示楚国在采矿、冶炼、兵器、漆器、丝绸、乐器、歌舞等方面的成就。12座圆雕,28组,长300余米,宛若一幅长画卷,将楚文化的成就表现出来。离骚碑用红色的岩石砌垒而成,碑高14.8米,宽6米,比泰山御字碑略大。上刻毛泽东同志用小楷手抄的《离骚》全文。
烟浪踏步
“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 读东湖磨山“摩崖石刻”上的这首南宋文人袁说友的《游武昌东湖》,才知道东湖旅游的历史提前了800多年。距“摩崖石刻”不远处,古色古香的“烟浪亭”仿佛是从诗中走出……
朱碑耸翠
“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半个世纪前,朱德元帅视察东湖,对东湖寄予了厚望。位于八里磨山第一峰的朱碑亭,就是为纪念朱德元帅而建。亭上匾额“朱碑亭”为郭沫若题写。亭前立红色石碑一座,上刻朱德元帅视察东湖时的题词。
天坛晨曦
刘备郊天坛位于东湖东一峰上,由文化平台、神道和祭坛三部分组成。传说刘备在此祭天。平台右侧石壁上,刻着东湖“三国”遗迹图。平台之上,是360级的神道石阶,石阶两旁设有连心锁链。登上祭坛,视野开阔,举目远眺,八里磨山、十里东湖尽收眼底。
杜鹃含笑
杜鹃园位于磨山南麓。是一组颇有民族风格的园中园,展室内各种名贵杜鹃清雅自然,丘谷中遍植杜鹃,花开时节,白的似浮云,缭绕于磨山脚下;红的像丹霞,辉映着青山碧水,是我省的杜鹃种植、观赏基地。
樱花烂漫
东湖樱花园内。邓颖超1978年访日时,日本前首相为表示对周恩来总理的怀念,赠送了樱花78棵,邓颖超特意安排栽植在东湖。七十八樱花亭寓意:一是周恩来同志享年78岁,二是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新樱花园占地150亩,植樱花5000株,仿日本园林风格。
楚城楚市
磨山楚城是依据楚人喜临水居高筑城的特点,按照郢都故城而建。城高23.4米,长105米,有水门、陆门、城墙和烽火台。距离楚城数十米的楚市按照《新论》中描写的楚国市面的意境而建:街市黄墙黑瓦、红漆门柱、青石小道吊脚楼……
曲桥荷风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在东湖具有江南庭园特色的园中园——盆景园内,沿着曲桥赏荷,夏日荷风给游客送去十里清凉。此外,东湖还有多处荷圃,中国荷花研究中心就设在东湖。
十里桂香
磨山桂花素有“八里磨山,十里飘香”之说。50多年前,东湖欲“改磨山为香山”,从杭州西湖、湖北咸宁等地引种了桂花树万余株,栽种在磨山南麓的荒坡空地上。如今,东湖桂花早已形成气候,每逢金秋时节,金桂、银桂、丹桂三大品种的万株桂花在朱碑亭下互争芬芳,香飘十里。
踏雪寻梅
“且喜东湖春早到,红梅万树一起开”冬季东湖最美的风景,莫过于到东湖梅园踏雪寻梅了。东湖梅园开创于上世纪50年代,现占地500亩,有梅树300个品种、5000余株,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在此。
茶园绿锦
东湖磨山南麓的260亩茶园,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气候湿润,非常适合茶叶生长。这里生产的茶叶“绿羽”,色绿碧翠,且外形酷似鸟羽,借茶圣陆羽谐音,被专家命名为“绿羽”。另一种名优茶其叶片直立,宛如细细白浪而得名为“白浪尖”。茶园四季青翠,空气清新。
古刹塔影
位于景点保护区内,宝通寺古刹与洪山宝塔历史悠久,为寻古探幽之所。洪山宝塔又名灵济塔,始建于元代初年,清同治十年重修。为外砖内石砌仿木结构。塔内有石阶可登临塔顶观景,宝塔周围古树参天,山上摩崖石刻历历。宝通禅寺与洪山宝塔毗邻,依山而建,有大雄宝殿、祖师殿、禅堂等寺庙建筑。寺内有口“万斤”大铁钟,为南宋嘉熙年间孟珙所铸造。
卓刀古泉
位于东湖西南伏虎山麓。据传三国时,关羽率兵至此,时值三伏,只因一虎精作怪断水源,将士们暑热难当,关羽怒斩虎精,心喜而卓刀入地,立时,泉水喷涌而出。明初,分封在此的楚昭王朱桢,为此泉修了井台,高约二尺,共分四层,用条石砌成,井栏上刻有“卓刀泉”三字,至今尚有石碑。
仙风梅岭
位于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由梅岭一号、梅岭二号和梅岭三号建筑群落组成。圆内林路通幽、高树如云、鹭飞鹤翔。毛泽东主席生前喜爱的松、竹、梅等各种佳卉珍木随处可见,处处景色迷人,相映成趣。梅岭是毛主席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地方。他曾在一封信中将此地喻为“白云黄鹤”的地方。
荆楚古宝
省博物馆,是湖北省收藏、考古、研究、陈列、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收藏文物约20万件,其中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青铜剑等出土文物,是举世瞩目的珍品。1999年落成开放的“编钟馆”现已成为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古代灿烂文明的亮丽窗口。编钟埋藏地下2400多年,至今还能演奏各种古今中外古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植物大观
地处磨山南麓的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园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有十多个专类园区和园林景区,如繁花似锦的观赏植物区、硕果累累的猕猴桃园、四季常青的松柏园、百草遍布的药用植物区等。植物园共有植物4000种,是我国华中地区最大的植物种质资源收藏中心和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
雁桥月影
从磨山进入落雁景区的第一桥为清河桥。“清河桥”古名“请和桥”。相传战国时期,楚庄王领兵出征到东湖,驻扎于此。不料令尹斗越椒叛变,楚庄王和斗越椒隔桥对峙。为避免自相残杀,楚庄王让斗越椒和神箭手养由基比试射箭。养由基取胜,叛军因感谢养由基求和免战,将这座桥称为“请和桥”。后来,由于此处山清水秀,遂将“请和桥“改为“清河桥”。
珞珈书香
珞珈山现为武汉大学校园,其古典的教学建筑与葱郁繁茂的林木构成了东湖南面一幅特有的人文风景轮廓线。武汉大学校园占地面积约为5508亩,内有珞珈山、狮子山、侧船山、半边山、小龟山、火石山等,蜿蜒起伏,错落有致;登高远眺,湖光山色,自然风光独领风骚;校园仿古建筑构思精巧,群而不乱,典雅凝重,令人留连忘返。
楚天极目
楚天台位天磨山西二峰上,仿楚国章华台而建。编钟造型的风铃、天文仪器“斗柄”的吊顶、振翅欲飞的“凤鸟”宝顶、镇墓兽基的柱帽——极大地体现了楚国建筑特色。登台极目远眺,水天浑然一色,甚有凭虚御风的意趣。楚天台内有楚歌舞表演。
渔舟唱晚
“渔歌渔号渔鼓,尽享渔家风情;泛舟撒网捕鱼,恍入梦里水乡。”落霞缤纷时看东湖岸上炊烟袅袅,一艘艘渔船在湖中荡漾,可以暂忘都市的喧嚣。
水天烟波
位于听涛处。宫殿式的建筑,与楼四周常青的香樟、松柏、翠竹相得益彰。主楼和两端方亭翘角上装着12只白瓷和平鸽,个个昂首展翅,大有欲上蓝天之势,为端庄的长天楼增添了秀色。全楼上下两层,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情境界。
泽畔行吟
行吟阁位于荷风桥边四面环水的小岛上。
郭沫若题名“行吟阁”三字,阁名源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一句。阁系仿木结构,层层飞檐,古色古香。阁前屈原像,举步行吟泽畔。身后为屈原纪念馆。
濒湖画廊
具有民族风格,依自然地形巧妙地建成半拱亦半圆形建筑。半拱是画廊的主体,建筑在小山丘上。半圆是两翼长廊,向后弯斜。长廊两端有六角亭作依托。整个建筑红柱绿瓦,错落有致。廊南侧花坛内有一棵大型垂枝重阳木,俨然天然盆景,廊后有大片桂花,每到秋季,红叶夹翠,漫野桂香,别有一番风光。
曲堤凌波
曲堤横跨东湖,连接听涛、磨山两大景区。十里长堤,曲曲弯弯,它将广阔的湖面分成若干区域。两旁遍植的池杉、夹竹桃似一条彩带飘浮于碧波之上。漫步长堤,韵味无穷。登高俯视长堤更有一番景致。?
竹海听涛
湖滨客舍附近便是可竹轩。
一组民族风格的轩式建筑,绿瓦白墙,掩映于梧桂罗列的丛林之中,错落有致。苏轼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轩后,竹林成片,临风摇曳,声韵可听。临轩,南望珞珈书香,东赏磨山晨曦,北看湖光浮阁,平视湖面,游船来往如织……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