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什么美食?

尚莱雅旅游网 0 2025-05-05 18:25

一、西藏有什么美食?

很多,青稞酒最好喝了,不过好喝藏餐馆里自己酿的那种,其他的都不好喝。还有糌粑,酥油茶,甜茶,早餐吃藏面和那种油炸的馅儿饼,也可以尝尝。林芝的石锅鸡确实不错,一定要吃啊。

二、西藏人爱吃什么?

糌粑、牛羊肉、酥油、茶叶是西藏饮食的主要特色。

手抓肉——西藏人爱吃肉, 牦牛肉和绵羊肉是牧民的主食。他们一般吃偶蹄类动物,不吃奇蹄类如马、驴、兔子等。一般藏胞宰杀牛羊不用刀,而用绳子绑住牲畜的口鼻,让其窒息而死。吃肉时,将牛羊肉连骨带肉剁成块,加盐、花椒粉,把肉煮成半熟,一手抓肉一手用藏刀割食,其肉又嫩又鲜,肥而不腻。这种吃法俗称“手抓肉”。目前很多牧民仍保持生吃肉的习惯,即挑刚宰杀的牛羊,选取最可口的部分,用刀切割着来吃。

血肠——藏语叫“结玛”。宰杀牛羊的鲜血用勺子舀出盛在盆里,放盐使其凝结,然后在血中放入剁好的肉丁、油脂,加入盐、花椒粉等调料,灌入洗干净的牛羊的小肠内,扎口,煮熟就可食用。

肉肠——藏语叫“尤”。把牛、羊肉切成碎肉丁,加入盐、花椒粉等调料后灌入。将牛羊的肥肠封口,煮熟即可。

肝肠——藏语叫“青尤”。剥去羊肝表皮薄膜,剔除肝内血管及其他杂物,打成浆,加入剁碎的油脂,放盐、花椒粉等调料拌匀,装入肥肠封口,煮熟即可。

风干肉——藏族人盛行吃干肉,一般在初冬宰杀牛羊时制作,这时牛羊正肥,而且天气寒冷有利于储存。有些是整个保存起来,有些喜欢将肉切割成长条,挂起来自然风干后储藏。食用时,拿出干肉和点辣椒粉和盐吃,味道鲜美。胃肠功能好的朋友尽可一试,尽量挑精干的肉吃,不容易拉肚子。

酥油——藏语叫“玛日”。一般50公斤鲜牛奶可制4公斤酥油。把酥油放入熬好的砖茶里加盐在酥油筒里打制,即成可口的酥油茶,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很多藏民家里都用电动的搅拌器代替传统的酥油筒了。酥油茶是藏族人旦夕不可缺的饮品。

奶渣——藏语叫“曲拉”。把制作酥油时分离出的奶水煮沸后加入一定比例的酸奶,等奶子凝结,冷却后把水分倒掉,将白色沉淀物挤干水分,再用手揉搓成蚕豆大小的颗粒,晒干储藏。

这是很好的高能量补给品,特别适合登山或探险途中携带,可以迅速补充体能,且携带方便,甚至比巧克力还管用,但前提是要在你能吃得惯的情况下。

酸奶——藏语叫“尧”。把鲜牛奶用文火烧开,加入酸奶,搅拌均匀, 在10℃至20℃的房间里放置3—4小时,使其发酵成为酸奶,食用时加入白糖或蜂蜜。藏区的酸奶既浓且稠,酸劲十足,加蜂蜜吃味道最好,内地制作的酸奶跟它真是没法比。

甜茶——藏语口叫’恰而莫”。把鲜牛奶加入煮好的砖茶或沱茶中,加白糖烧开即可饮用。这也是牧民平日的主要饮料。如今,西藏地区很多地区都开设有甜茶馆,一般5-10元一壶,是消磨时光的好地方。

青稞酒——用青稞酿成的一种低度数的酒,色淡味酸甜,分头道、二道、三道酒。

糌粑——即是青稞炒面,把炒熟的青稞磨成粉状即可食用。其吃法是:先在碗里放一块酥油,加少许热茶化开,再放入青稞炒面或加点奶渣及白糖,用手拌匀捏成小块吃。纯青稞炒面吃了胃酸,用酥油和奶渣拌在一起,既好吃又防胃酸。青稞炒面是面食中最耐饿的食品之一。

也有一种吃法是烧稀的,里面放些肉、野菜之类,叫“土巴”,卖相与喂猪菜极相似,初看时让人难以下咽,当你真能吃下时,味道还可以。

三、西藏有什么好 吃的

西藏的传统饮食是藏餐,旅游者到西藏,自然要领略品尝一番。藏餐中有代表性的是烧羊、牛肉、糌粑、酥油茶和青棵酒。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盐巴和葱蒜,不放任何辛辣的调料,体现了饮食文化返朴归真的时代潮流。西藏菜的成形主要在五十年代后期,是中华民族整个风味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原料以牛、羊、猪、鸡等肉食,以及土豆、萝卜类等蔬菜。饮食以米、面、青稞为主。喜欢重油、厚味和香、酥、甜、脆的食品,调料多辣、酸,重用香料,常用烤、炸、煎、煮等法。传统的待客筵席由奶茶、蕨麻米饭、灌汤包子、手抓羊肉、大烩菜、酸奶6道食品组成,饱含民族习尚。因为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西藏饮食习惯有着自独特的民族特点。但对于游客来说,作为经常性的饮食则不太习惯。旅游者来到西藏,可以有选择地到餐馆品尝一些有特色的藏餐、藏菜如各类灌肠、青稞酒和酥油茶、牛羊手抓肉、凉拌牦牛舌、包子、糌粑、各种糕点,以及甜茶、奶茶、酸奶、烤肠、风干肉、夏普青(肉浆)等等。西藏餐馆大多经营川菜,口味略有改良,但一般人都可接受。涉外宾馆里还供应西餐,有的还会有藏族歌舞表演。

四、西藏有什么著名小吃???

西藏特色小吃--酥油茶 在西藏,在每个藏胞家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酥油。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以前,牧民提炼酥油的方法比较特殊.先将奶计加热,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径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提炼酥油。一般来说,一头母牛每天可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l也可放在稽耙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 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条。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什,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当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现在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荣,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特色小吃--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一种主要食品。糌粑的制作方法是,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成细面便是待食的糌粑了。这与我国北方的炒面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藏族吃糌粑,大都是先把少量酥油茶倒进碗里,加点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只到能捏成团为止,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成团叫粑,送嘴而食。 也有一种吃法是烧稀的,里面放些肉、野菜之类,叫做土巴。 糌粑比冬小麦营养丰富,又携带方便,出门只要怀揣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解决一点茶水就行了,用不着生火做饭。 另外:说到西藏的食品,其实除了糌粑、酥油茶,是有很多独特风味的食品可以自已动手来做的,除了日常食用的青稞、糌粑外,还有很多藏族风味小吃。下面就介绍几种具有酥油味的主副食及菜的烹饪方法。 麻森在盘子里放上适量的糌粑、酥油、碎奶渣及碎红糖,搅混揉合,盛入一方形小木盒内,用手塞满、压实,即可制成麻森方形糕,其味香甜可口。 煺在盘子里放上适量的酥油、碎奶渣(稍加水捏紧)及碎红糖搅拌揉合制成称为“煺”的酥酪糕,此糕食之别有风味,乃是食用糌粑的最好伴料。 帕查麻枯先揉面,捏成面疙瘩,投入沸水锅内煮熟后,滤干待用。再用一锅炼酥油,炼后倒入煮熟的面疙瘩中,加适量的红糖、碎奶渣搅拌即成。帕查麻枯味酸甜可口、油腻。 香寨土豆煮成八成熟,滤干,去皮,切成小块,待用。洗净去皮之葱段,放入油锅内稍煎后,取出放入石槽中捣烂,盛入小碟内,待用。用凉水把咖喱粉拌成糊状,倒入油锅内,做成油咖喱,待用。把羊肉剁成块,用适量酥油烹炒后,放入锅内加水闷煮,后加入土豆、油咖喱、盐巴、生姜、茴香、丁香、胡椒、藏蔻等调料,搅拌煮熟后即成。吃时可撒上葱泥。香寨是藏族食用米饭时的最佳菜肴,味美色深,调料芳香可口。 卤下萝果把羊肉剁成块,放入锅中加盐煮熟,后把萝卜去皮,洗净,切成厚度适宜的圆块,另用一锅稍煮一下,滤干后,投入肉锅内,放上生姜、盐巴、花椒,搅拌后略加烹煮,放上葱即成。卤下萝果食之肉嫩,味道鲜美,脆腻可口。 祛瑞将夏天的鲜奶酪装进皮袋内,搁置阴凉处,长久闷存发酵制成奶渣,来年春季取出后,捣碎成小圆块,待用。在锅内倒适量水、肉片、面粉、干辣椒、盐巴,加入圆块的奶渣,烹煮。另用一锅,盛放适量的水煮碎麦片,煮八成熟后,将麦片糊倒入主锅内搅匀,用文火闷煮熟即成。祛瑞是藏族群众、尤其是农区的群众在春季食用糌粑的最好伴菜。祛瑞味甘甜,食之即可暖身。

上一篇:在新乡开一个100平米的快餐店需要投资多少钱?
下一篇:凉拌宽粉的做法,怎么做,如何做,图解详细步骤–菜谱
相关文章